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宋市井人家 第72节

“官府的审讯分为情讯和刑讯,这案子还没到刑事犯罪的范围,因此不需刑讯。”

裴昭认真回答着这个问题。

只要这几人不涉及徇私枉法,只是询问流程,告诉她们也无妨,反正只要她们找个打过官司的人就能了解全程。

但若是徇私枉法,哪怕是叶盏开口,他也必不会多讲。

“主审核判官要在《宋刑统》中寻找与你们案件相关的法规,再要看诉状。”

“之后便是草拟判词。审查无误后签押,算是表明有多名见证人,最后做出读判。”

问清楚流程后三人倒不是太紧张了:“看来也算是有凭有据。”

杜月娘回忆着:“讼师在写诉状时早就问过我,一笔一笔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有资产由我经营起家的事情都写进去了。”

“那敢情好。”沈娥面露喜色,“那我们只要等着判官草拟判词就好。”她笑嘻嘻:“对了,我们可以去城里各大道观寺庙烧香祈求判官能是个公正的。”

裴昭摇摇头:“我建议你们请了他们族里的族老、生意行当里的行老佐证,这才能让众人心服口服。”

“是啊。”杜月娘一下想起来,“我公婆肯定也有说辞,到时候双方各执一词,打起来怎么办?”

判官到时候面对两方颂词,到底听谁的?

她一下警惕起来:“我现在就去找讼师,再多加些证据进去。”越翔实越好。

叶盏也帮她出主意:≈qut;你找找这几年的大额合同,把每一笔往来背后的故事都写明了排成目录。≈qut;

“每单生意都找到当时的买方卖方,回忆是靠你怎么做成这笔生意的,对方从未见过你公婆出面,最好有买方买方的签字画押,大家都有生意利益往来,想必愿意帮你。”

裴昭意外,看了叶盏一眼。

他没想到叶盏虽然只是区区一名食肆老板,能立刻想出这么缜密的证据。

他作为一名刑名人员想到的无非是族老行老这样德高望重的证人,叶盏却能想到更深一层,由生意往来伙伴来佐证。

裴昭稍微一想,就能保证只要这份翔实的册页一出,杜月娘这官司就能打赢大半。

当然这也是因为叶盏本人也做生意的缘故,对这里面的生意往来比裴昭更加熟悉,但能这么迅速想到,甚至还能做成整齐的册页目录,可见她很聪明。

裴昭固然知道叶盏很聪明,心灵手巧,能做出那么多繁复的美食没点巧思肯定不成。

但他还是第一次这么直观感受到她的聪颖。一时说不出话来。

杜月娘连连点头,此时已经无心再吃饭:“多谢两位,我现在就去办。”说罢便带着沈娥匆匆走了。

她俩告别,才将裴昭震醒,他也赶紧行礼:“我该去衙门了。”

叶盏福上一礼:“多谢裴大人。对亏您解答困惑,否则我们几个还在原地打转呢。”

“算不得帮忙,你去衙门里打听,便是寻常官吏也会告诉你。”裴昭客客气气回答。

印大人回味了一下中午吃过的梅花汤饼。

味道清冽,山间清泉、梅花淡香、鸡汤浓香,种种滋味层次依次在舌尖铺开,让人陷入一场悠长的舌尖盛宴。

绝啊!

真读书人就应该吃这样清淡雅致的吃食!

印大人看了一眼满案牍的公文,忍不住喟叹:“归去来兮!”

何日才能归隐南山?带两个童儿抱一把琴,在清泉古松下抚琴高歌,吟诗作对,想想就很惬意!

印大人顿时诗兴大发,撕了一条废纸边,挥墨写下“摘松酿雪饮,携露缀云踪。4”

正在思索下半句,“咚咚……咚!咚!咚!”

外头钟楼的报时钟声响起。

印大人叹口气,将那半句残诗卷起,藏在袖笼里,这才慢吞吞展开案卷,准备下午的办公。

看一下案卷,还要骂讼师:“这帮诉棍,巧舌如簧,仗着律法庇佑,一点点鸡毛蒜皮事情都拿来官府升堂,侵扰官员精力,害得我们没时间看真正的大案要案,当真可恶。”

当今世上与他同样想法的官员不在少数。

后世人们才尊重起律师这个行当,可在如今世上,有部分官员还是极其厌恶憎恶讼师的。3

一来就是印大人说的原因:那些讼师为了收取高额佣金,鸡毛蒜皮都怂恿雇主打官司,挤占司法资源,反而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得不耽搁。

二来嘛,有些官员有天生的傲慢:我寒窗苦读多年,天子门生,于万人中独木桥科举考中了科举,又授了官位,凭什么听一个讼师出来指正说哪条哪条条款更符合这个案子?

讼师们虽然学识不及官员,但他们就是吃这口饭的,因此天天对着律法钻研,哪个犄角旮旯处的条款说不定比官员们还要懂,处处挑战权威。

因此很引起官员厌恶。

印大人这抱怨一出,当即就有不少官员也跟着抱怨,

夏日午后,枯燥无味的工作让人昏昏欲睡,这时候随口骂两句无关大雅的人物,也算是活跃工作气氛了。

谁知裴昭倒轻咳一声:≈qut;印大人所言差矣。≈qut;

“这话什么意思?”印大人问。

鸣镝在窗外看得紧张,少爷干嘛要得罪人?幸好据他所知这印大人不是小肚鸡肠的,否则不是多了一个仇敌?又想想,这小事连自己都能看明白,少爷会不明白?想必他有自己的筹谋,因此便耐着性子看下去。

“大凡百姓来官府诉讼百事不懂,流程如何都不明了,这时候不也无端给我们官员增添了许多麻烦不是?”裴昭神色清朗,“诸位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