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从1983开始 第386节

“新面孔啦,喏!”

老板递过一盒磁带,《为爱祝福》,还有第二代甜歌掌门人杨小姐的美照。

“卖的好不好啊?听着还凑合。”

“据说铺货二十万张,新人算不错啦。”

哼!后世谁卖二十万张专辑都能上天。

许非随手买了一盒,略感遗憾,杨小姐已经有公司了,而且这个女人容易404。

“今年哪张卖的最好?”

“《红太阳》喽。”

老板又翻出一盒,这是红色歌曲联唱专辑,《南泥湾》、《十送红军》之类的。包括屠洪刚、范琳琳、李玲玉、朱桦、景岗山等十位歌手,卖了七百多万张。

许老师看着名单,不行啊!

八十年代的乐坛已经过去,张蔷的2000万张销量是座丰碑。而九十年代的乐坛尚未开花,要么刚出道,要么还寂寂无名。

而且部分人太水,一首歌唱一辈子那种。

比如《我的眼里只有你》。

比如《星光灿烂》。

比如“树上停着一只,一只什么鸟……”

还有最典型的,“阿莲……”

如今的乐坛风格大概就三种,摇滚、民歌、不成熟的原创流行歌曲。而在九十年代中早期,羊城才是大本营。

这老板很健谈,他呆了好一会,了解到羊城、深城最火的几家驻唱酒吧,还得知现在正举行一个什么“kent“歌曲大奖赛。

许老师决定去瞅瞅。

第397章 提前招揽

1985年,羊城举办了一届“红棉杯”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推出了“十大歌星”、“十大金曲”。

这种效仿香港的做法,在内地还属首次。

而步入九十年代,各种比赛更屡见不鲜,有的还是外国赞助商,比如这个kent歌曲大奖赛。

“获得本届羊城kent歌曲大奖赛亚军的是……”

室外,花里胡哨的舞台上,主持人正宣布结果:“来自潇湘的甘平!”

“哗哗哗!”

掌声中,一个长发姑娘上台,接过粗糙的奖杯和鲜花。跟着又公布冠军,前三名站在台上拍照。

甘平,湘省花鼓戏剧院的演员,喜欢唱歌。

这年头的比赛,相当于原始的选秀节目,有机会被唱片公司相中。但这次显然不行,没一家公司过来,倒是有几个不怀好意的家伙。

姑娘有些失落,收拾收拾准备回住处,忽听一声招呼:“你好!”

只见一个高高帅帅的男人站在跟前,手里捏着张名片,“打扰了,能认识一下么?”

“许非?”

甘平接过一瞧,思索片刻,“《渴望》的编剧许非?”

“是我。”

“您,您找我有事么?”

“我们去那边坐坐?”

她抬眼,见不远处有间咖啡厅,遂点点头。

咖啡店不大,西式装修,放着轻音乐。许非找了个靠窗位置,服务生过来,“你好,请问点些什么?”

“呃……”

甘平看着餐牌略微紧张,她从来没进过这种地方。

“喜欢吃甜的么?”许老师问。

“还,还可以。”

“那来两杯黑咖啡,一个巧克力蛋糕,一份小曲奇。”

“好的,请您稍等。”

许老师点完餐,这才仔细打量对方。

长发圆脸,五官秀气,谈不上多漂亮,但给人的感觉很舒服,有一种邻家小妹的味道……难怪能唱“大哥大哥你好吗?”

他心里有了数,笑道:“你胆子还挺大,不怕我是骗子?”

“我在报纸上看过你,刚才没,没认出来。”

“呵,我来参加金鹰奖的,正好逛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