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13

邵何安蓦地抬眼看来,眸光凌厉。

魔族不收敛杀气的时候,一个眼神就可怕得很。

王炎景不是第一次见也惊了惊,但是惊吓以后,又有一种怕什么,他不会怎么我的迷之自信。

当然,他这时没意识到自己的迷之自信是邵何安惯出来的,以为是自己胆儿肥。

你以前没救过别人吗?王炎景缓一缓,又有逼逼的力气了,说说嘛,我想知道。

他一边问一边凑近,扬起笑等邵何安回答。

王炎景的脸蛋本来就长得乖,带上初阳般清亮的笑更是讨喜了。

邵何安看着看着,想到眼前这么好看的人属于自己,心情转好捏了一把,救过。

详细点,王炎景太好奇了,完全不介意被邵何安捏脸,救了谁?

他是我的朋友,本该在三十岁被车撞死。

你帮他改了命?

对,他活到了五十六岁。

才五十六?王炎景想到了周森泽,皱皱眉头,是不是鬼差又动了手?

邵何安轻哼,不,是他自己作死。喝酒喝出了肝癌,查出来就是晚期,不到半年就死了。

所以你没有再帮他第二次。王炎景根据邵何安的表情猜测。

帮一次这么费劲,才换了二十六年,不值得。

不到二十六岁的王炎景听到这个说法,没什么同感,不言不语地看着邵何安。

想问就问。邵何安看出了他的纠结。

你多少岁啦?王炎景眨眨眼,听你说二十六年的语气这么不屑不会有几百岁了吧?

邵何安的回答极其不靠谱,没数过。

王炎景若有所思,都到懒得数的地步了啊。

总之,下次别从鬼差手里抢命。邵何安转开话题,只会给你带来麻烦。

知道。王炎景想起鬼差阴森的脸,也有点后怕。

邵何安没再说别的,直勾勾地看着他,目光兜兜转转落到了他的身上。

王炎景被瞧得发毛,有一种邵何安在用眼神给他宽衣解带的错觉,挺晚了,我回去了。

邵何安忽的说,留下。

不要!王炎景觉得邵何安的眼神更直接了,赶紧说,我是保守派,婚前要保持距离。

以邵何安这眼神,他挺怕当场被拆包验货了。既然婚约暂时没法解除,不如加以利用,许个婚后再说的承诺让邵何安不能乱来。

他准备了一通理论来说服,邵何安却爽快答应,好。

王炎景愣了一愣,立刻开心地答,那就行!

原来邵何安挺好说话的嘛。

他要是把读心术练得再好些,就会知道邵何安想的是:明天要拍戏,一晚上不够,忍忍吧。

*

《白驹过隙》的第一场戏,因为周森泽住院改成以王炎景为主的戏。

导演余亨这么安排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开机仪式费了不少劲,其他演员需要休息,而王炎景是个新人,需要单独沟通,好好磨合一下,以保证后期拍摄顺利。

他原意如此,真到开拍的那天发现不用拍戏的其他演员几乎都来了。

邵何安的理由特别正当,我和他演的是同一角色的不同时期,要看看。

嗯,有助于揣摩角色嘛。余导转头问另一个主演,实力超强的戏骨陶振凤,陶老师也是这么想的吗?

陶振凤笑笑,是啊,想看看小搭档的实力。

说后半句的时候,她的笑容有点不对劲了。

《白驹过隙》主要讲的是男主角姜翰义的成长过程,有一个母亲的角色贯穿始终,青年和老年都由陶振凤饰演。

陶振凤是典型的老演员,出道多年,有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获过的荣誉数不胜数。正因如此,她不需要避忌谁,行事直率,从不掩饰对搭档的看法。

导演余亨名声在外,陶振凤信任,但不代表完全没有怀疑。演员表一出,她就盯上了王炎景这个小新人与她有多场对手戏,不知道实力如何。

陶振凤留了心,早上见了主动打招呼的王炎景,尚有好感,晚上就听说这人在微博上掀起风浪。

不多的好感一下子散掉了,她左思右想,决定亲自来片场看看。

陶振凤明明白白地说出了意图,余导干笑不语,邵何安倒是没有按着往常淡漠的性子作壁上观,帮忙说话:

陶老师放心,炎景能演好。

炎景?陶振凤注意到了这个称呼,感觉复杂:他们是什么关系?能让邵何安夸赞的新人,究竟演得怎么样?

要开拍了,陶振凤坐在旁边,细细观察在准备的王炎景。

王炎景外形出色,比之前翻车的最美少年柯孟洋长得好看多了,气质也更为爽朗干净,换好校服往那一站分明是画里走出来的少年,养眼至极。

这样的养眼似乎打动了余导,余导没说几分钟就宣布开拍。

陶振凤看得一咯噔:居然放任新人自己发挥,是彻底放弃了吗?

第一场戏是少年男主走在路上,跟路过的街坊说话。看似日常,实际上起了塑造角色的作用,每一段对话都暗藏玄机,表情需要精准拿捏,走路的姿势都要做出调整。

细节极多,难以把握。

场记板打响。

王炎景一下子变了个人似的,收起片场里拘束的态度,闲适随意,融入到角色的日常状态里。

他慢悠悠地走着,不经意一抬头,直视太阳的眼睛微微眯着却分毫不移,唇角微扬,把主角散漫外表下的韧劲给勾了出来,一举一动皆入了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