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陈嫣启唇,声音并不大,只刚刚够听清而已。她又重复了一遍:“昭明…你来了啊。”
特别轻特别轻的声音,不过想想也不奇怪,隔着时间的长河传达,没那么容易听清才是正常的吧。
颜异就这样注视着陈嫣,在短暂的沉默之中他其实想了很多,但又好像只想了一点点——他很自然地回忆起了曾经,曾经他和陈嫣的种种,那些年里像是梦境的往事。
颜异的人生很自然地被分割为了遇到陈嫣之前、遇到陈嫣之后,以及陈嫣离开三个阶段。无论是哪个阶段,他的人生其实都不只有陈嫣存在…对于颜异来说,他的人生里并不缺乏抱负、理想、情怀,又或者努力奋发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得不承认,爱情是很奇妙的,足够让坠入爱河的人忘掉全世界,并且将一心一意注视的那个人就当作自己新的全世界。
在爱意消退之前,这种状态是持续的。
所以理所当然的,至少有那么一段时间,陈嫣确实占据了颜异的全世界——而那段时间正好是他二十几岁,正当青春年少,思想比流水更加澄澈活跃,生命力堪比初生朝阳的时期。
这一时期有多重要呢?
或许比不上少年时期,因为少年时期是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今后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判断基本上源于这一时期的方方面面,虽然今后各个时期依旧可以认识世界、改变自我,但总的来说,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就会完成基本定型。之后的认识和改变,大概就只是在这一基础上修修改改了。
或许比不上中年时期,因为这是一个人创造价值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人变得成熟,也掌握最多的社会资源,可以做到最多的事、影响到最多的人。基本上,大多数人一辈子留下的东西,都是这一时期的成果。
但青年时期的特别却是毋庸置疑的,青年时期是真正的‘黄金岁月’,人会本能地觉得自己在青年时期经历的东西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具体可以参考每一代人对‘经典流行文化’的看法,基本上就是自己二十多岁时经历的那些。
所以才有不同辈的人在流行文化认知上有代沟,老一辈认为自己二十多岁时那些玉女明星是真的玉女明星,流行歌手是真的流行歌手。至于现在新出来的,那是什么玩意儿?
这不只是因为老一辈的人观念旧了,事实上,某些比较有眼界的老一辈人,知道用新观念看问题,也承认现在的流行文化有可取之处。但是真正受他们认可的流行文化,还是自己二十多岁青春岁月时经历的那些。
再打一个比方,现代社会中国人常常觉得日本的‘牛郎’很奇怪,怎么那些当红的‘牛郎’都长那么丑,妆那么奇怪。后来大家用‘牛郎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嘴巴会哄人’这种理由说服自己,但这不对!
如果可以选,谁不想要找好看的?既然已经消费了,那就不能亏待自己的眼睛啊!那么多的人口,难道就不能找出一些长得好看又会说话的吗?而且非要在长得好看和会说话之间选,不敢说全部,至少会有很大一部分选择长得好的吧?
所以,真相是,那个时候牛郎的审美取向并不是根据年轻人的观念来的,而是来自上一辈女性(因为她们更有钱,更能在牛郎店消费,她们才是主要的客户群体)。而这一辈的女性,二十多岁的时候最时尚的就是‘视觉系’那一套。
现在年轻人觉得不好看的这些,对于她们来说却是最好看的!而且这种认知绝对不会随着外面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在两千多年前的如今,这个故事照旧在上演!
对于被陈嫣占据了整个青春岁月的颜异来说,不管他原本的打算有多好,真正看到陈嫣的那一瞬间,原本的打算都会变成呼吸都停止的猝不及防。
特别是,时间还那样优待陈嫣,在时间冲刷下,她依旧保有年轻时的鲜活——于是当颜异看着如今的陈嫣,她的眼睛分明是十几年前的样子。被这样的眼睛看到,就好像他也回到了青春年华,回到了自己最好的岁月。
所以说,只要被这双眼睛看到,他就随时可以变成十几年前那个并没有意识到未来会有怎样人生的青年…因为一无所知,所以无所畏惧,因为无所畏惧,所以才是最好的时候。
曾经很长时间里,颜异试图给他和陈嫣的关系套上一些很纯洁、很朴素的定义,至少不是世俗男女的普通感情。但现在他知道了,其实没什么纯洁朴素,说开了也很肤浅。
“…我来了…”注视着陈嫣,颜异终于不得不承认,她是青春,是梦想,亦是欲.望。
第420章 大东(6)
“知道了!知道了!这样的事有什么可多说的!”王温舒不耐烦地朝后摆了摆手, 不去理身边幕僚的滔滔不绝。
随着集团在目之所及范围内不断扩张, 在集团内身居高位的众主管越来越举足轻重。早年间王温舒就主管泰和系的钱庄业务, 泰和系总共有两大业务,即泰和当铺和太和钱庄,这大概也是集团内最早分家的一个部门了。当初还是主管张秀分管两边, 后来就彻底变成了两家人。
如今的泰和钱庄和泰和当铺, 除了在名字上依据传统共享‘泰和’这个名号, 其他干系其实和集团内其他部门差不多了。
虽说泰和当铺比泰和钱庄早一步建立, 但到了如今泰和钱庄倒更有气象一些。
这种‘更有气象’倒不在于更赚钱,真要说赚钱的话, 两边其实不相上下, 说不定泰和钱庄更甚一筹——这可能很出人意料, 开银行的比开当铺的赚钱?其实没什么可意外的,时代不同罢了。
在古代漫长时间内,开连锁当铺的长期比开票号钱庄赚钱!
真正让泰和钱庄比泰和当铺更有气象的原因在于, 两种生意完全是不一样的!
泰和当铺靠低买高卖,中间抽差, 油水厚地让人难以想象!从一开始做泰和钱庄的时候就有人意识到了其中的商机, 跟风做过。只是没有陈嫣手下做的成功,因为跟风者哪有她这个‘看过答案’的了解这个行当?就算是依葫芦画瓢, 也总有遗漏的地方。
表现在生意上,就是不如陈嫣做的成功…当然, 赚钱还是能够赚钱的。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除非先行者没有足够的资源, 不然很难被后来者反超。而恰好,陈嫣是有着绝对充沛的资源的,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后来这种优势就变成了全国连锁的,几乎开到了任何一个稍微成一点儿规模的城市的泰和当铺。
现在开当铺的商人很多,但都没有泰和的规模,自然也就没有了那样的利润。
泰和钱庄专门做大额生意,主要是现行条件下,小额生意没有足够的利润点。做放贷业务的话,靠大额用户就已经足够,增加那么多现金流反而会出现没有地方用的窘境。
至于异地存取款之类的业务,更是对普通人无意义…这个时候的普通人连出门都很少,异地存取款就更是梦里才有的事了。很多其他钱庄的业务也差不多如此,也就是这个时候才能明白,为什么历史上山西票号早期都不做小额生意,古代到底和现代不同。
泰和钱庄专门做大额生意,存款账户上的数字都不小,往来的都是有钱人。提供的各种服务,无论是放贷还是存取款等等,其实都是很赚钱的。但受限于时代,注定不太可能压过当铺的风头。
钱庄这边单个客户利益很高,但当铺是客户众多,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几乎个个都是潜在客户,这是不能比的。这就像是后世,卖纸巾的不见得比卖珠宝的商人赚的少。
这样的泰和钱庄靠什么维持住‘更有气象’,在集团内保持相当的存在感呢?秘诀就在于资源调用。
在这一点上,泰和钱庄和交通号有一些相像。交通号掐住了物流,而泰和钱庄则是把持住了金流!
这个时候天底下做生意的人,只要稍微有点儿规模就会泰和钱庄有往来。做生意这种事不像是过日子,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事实上,时代变迁,进入现代社会,很多人也不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了),而是九个坛子八个盖,腾换着用罢了。
谁家都有欠别人的账,也有别人欠自己的账…生意稍微大一点儿,就不可能避免这种情况——就算是在家开一间小酒馆,还有有人赊欠挂账呢!生意做的大一些,这样的事怎么避免?
过去大家只能靠自家的现金流来运转,现金流不健康的时候就去借账渡过难关——可以想象,肯定有借不到钱的时候,并不是人人都有那种义薄云天的亲戚朋友。从很中立的角度来想,也得考虑到朋友会担心风险这个问题。
这个时候不少人会去找子钱家,子钱家的利息就惊人了!而且绝大多数的子钱家实力并不强。类似于可以给朝廷借钱的那种到底是少数,更多的子钱家也就是做做城市中中等人家的生意…这就让找子钱家也不是一个好选择了。
过去大家没得选,但现在有了泰和钱庄,一切就不一样了。无论在哪一方面,泰和钱庄都带来了比之前更好的选择。
依靠这样的‘大银行’,想要影响什么实在是太容易了!要是哪一年泰和钱庄宣布贷款利息比上一年上调一个百分点,事情会怎样?别小看一个百分点,这已经足够影响到很多事了。
而这还只是泰和钱庄影响外界的方式之一。
通过不同的方式,钱庄可以达到让市面繁荣、维稳或者萧条…钱庄当然没有让经济萧条的想法,只不过有些时候只能在糟糕和更糟糕之间做选择,这也是没有办法的。